极生!_三十一、骤方晴雨惹玄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三十一、骤方晴雨惹玄机 (第1/2页)

    1.自然地理与大学发展概况

    (1)自然地理

    海大校园位于海口市北面南渡江入海处的海甸岛西北部,北和西北面濒临琼州海峡,东面和南面与海甸居民区、海南教育学院和海口市教师进修学校毗邻。海大校园包括教工住宅区(简称南区)和教学、学生宿舍区(简称北区)两个部分。南区是原广东水产学校校址,面积约26公顷,地面海拔2.5一3.s,地下水位较高,不少地方只有40一50。校园总面积173.42h2,绿地面积约112.72h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2.22,绿地率和绿地覆盖率分别为64.八%和53.4%。

    (2)自然灾害情况

    海南大学海淀校区,位于海口市海甸岛西南部,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海南大学的自然灾害特点是地震海啸灾害少,台风灾害较为频繁。台风等级可达为12级及以上,重大工程建设设计应考虑抗台风设防。

    (3)气象和气候特征

    海南大学校园地处热带北缘,属季风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最低月份均温17.1,平均极端低温7.2,绝对低温2.八,年辐射总量126千卡/,年日照时数2260小时,)10积温八6八9,年平均降水量1697,降雨多集中于夏秋季,冬春季少雨,年平均蒸发量12ll,常风大,年平均风速3.3米/秒,台风多,台风指数4.5,属重风害区。

    (4)土壤情况

    海南大学原是一块高出涨潮水面的小砂洲,土壤为滨海盐砂土,ph7一7.5。由于人烟的居住和利用较早,土壤含盐分已大为下降,为0.1一0.05%左右,土壤的质地和肥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海南大学原来的地势较低,围海造田前(1972年),涨潮时儿乍全部被海水淹没,生长有大片红树林;围海造田后,红树林消失殆尽,成为低洼的红树林迹地,建校时经喷砂填高建成教学区和学生宿舍区。土壤绝大多数是由海底抽喷上来的海泥海砂,虽经数年的雨水淋洗和人的活动,但土壤的含盐量仍较高,约在0.2一0.5%之间。

    (5)水资源情况

    海南大学是特有的一校两湖的水系特征。学校内分有邱海湖和东坡湖两个水系,还有若干河流流经海大。但是海大内水质情况普遍较差,水系利用率不高。

    2.大学发展概况

    (1)校园概况

    海南大学有海甸、城西和儋州三个校区,海甸校区为主校区,截至2016年4月,校园总占地面积336.66万平方米,图书331.7万册。学校有四大学部、21个学院,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6个高官重点学科,在校生共计40737人,教职工2442人。

    (2)大学校园发展沿革

    1947年初,由宋子文、陈策、颜任光、梁大鹏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仁人志士发起,联合当地社会名流和一些琼籍爱国侨胞共同成立了私立海南大学筹委会,开启了海南历史上创建高等教育的先河。1947年11月,海南农业学校改建为私立海南大学,私立海南大学成立。195八年,在海南儋州市宝岛新村成立了华南热带作物学院。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紧密结合,并称“热作两院“,被誉为我国热带农业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